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

风险提示:谨防野生蘑菇中毒

发布日期:2019-11-14 16:14 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风险提示:谨防野生蘑菇中毒

省外误食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预防中毒事件发生。

一、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等症状,会导致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部分种类的毒蘑菇误食后,病情凶险,没有特效疗法,病死率高。

二、对消费者的提示

  请勿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购买或食用吃完蘑菇后如感不适,包括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余蘑菇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并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

三、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提示

  餐饮服务单位应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把原料采购关、验收关,避免采购和使用有毒蘑菇。农家乐、学校食堂(含幼托机构)禁止加工制售野生蘑菇,大型餐饮单位或集体用餐单位应尽量不供应以野生菌类为原料的菜肴,防止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品种混入其中。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烧熟煮透。一旦发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餐饮服务单位应第一时间将疑似中毒者送医救治,并及时上报辖区相关监管部门。

 

 

知识链接

广东常见毒蘑菇 8种

1. 致命鹅膏(致命白毒伞)

  形态: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肉白色。

  习性:常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发生于广东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

  毒性:剧毒,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蘑菇中含量甚高。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严重,死亡率高达95%以上。

2. 灰花纹鹅膏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幼时钟形至半球形,成熟时扁平,深灰色、鼻烟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较深。菌肉白色,较薄。

  习性:夏秋季生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地上。

毒性:剧毒,在湖南、江西因误食此菌曾发生多起多人死亡的恶性中毒事件。

3.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偶大型。菌盖初期近钟形至扁半球形,后扁平至平展,有时边缘稍翻卷,白色,有时中央米黄色至很淡的浅黄色,稍粘,光滑。菌肉白色,不变色。

  习性:夏秋季生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地上。

毒性:剧毒,是目前我国已知毒性最大的4种剧毒鹅膏之一。

 

4. 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形态:菌体一般小,全体黄色。菌盖初期半球形,开伞后近平展,光滑,硫磺色或玉米黄色。

  习性: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

  毒性:中毒后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严重者会死亡。

5. 粘盖包脚菇

  形态:菌盖平展脐凸形,肉质,浅灰微带粉红色,中央部分灰色,有云母光泽,边缘整齐至撕裂,有弱条纹。菌肉白色,边缘处几消失,无味道,无气味。

  习性: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或草地上。

  毒性:极毒。可使人中毒致死,其毒素不明。

6. 疸黄粉末牛肝菌

  形态:菌盖凸镜形至扁凸镜形,干,覆有一层厚的硫磺色粉末,粉末脱离之后,盖色为浅紫红色至红褐色。菌肉黄白色、伤时变为浅蓝色,无味道,有一股硫磺气味。

  习性:夏秋季单生于混交林地上。

分布:肇庆、阳春、河源、连州。

毒性:毒性较强。

7. 格纹鹅膏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有的大型。菌盖初期近半球形,后扁平至平展,浅灰色、褐灰色至浅褐色,中部色较深,具辐射状隐生纤丝花纹。菌肉白色,不变色。

  习性:夏秋季于针叶、阔叶林中散生或群生。

  毒性:在有些地区市场上被作为食用菌出售,但它含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

 

8. 凤梨盖条孢牛肝菌

  形态:菌盖扁半球形,紫红色至红褐色,不粘,上密覆丛毛组成的覆瓦状鳞片。菌肉白色,伤时变蓝色,后水渍状灰白色,无味道。

  习性:单生至散生或丛生于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地上,或长于红周树根或马尾松的活树干上或腐木上。

    毒性:有毒。